一、基本信息
中文名:香港科技大学
英文名: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标签:中国香港、公立、综合、全球前百
二、学校概况
1.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6月,香港科技大学(HKUST)的教员总数为835人,其中包括767名常任教员和68名访问教员。这些教员分布在不同的学院,具体分布如下:
·理学院:203人(包括常任197人和访问6人)
·工学院:278人(包括常任259人和访问19人)
·工商管理学院:188人(包括常任155人和访问33人)
·文社会科学学院:158人(包括常任152人和访问6人)
·跨学科学院:57人(包括常任51人和访问6人)
(教员可能隶属于多个学院/领域,因此总数可能与所有学院/领域的教员总计不同。)
香港科技大学(HKUST)以其卓越的教育质量和创新研究而闻名,拥有一支国际化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校的教学和研究涵盖了科学、工程、商业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
·学术部门:香港科技大学设有多个学术部门,包括理学院、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以及跨学科学院。这些部门涵盖了广泛的学科领域,如电子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统计学、会计与金融、化学等,这些领域也是该校的优势学科。
·研究领域:教授们的研究领域广泛,从基础科学研究到应用技术开发,涵盖了材料科学、纳米技术、生物医学、人工智能、环境科学等多个前沿领域。
2.科研情况
·卓越学科领域计划及主题研究计划:由科大领导的三个研究项目在2023/24年度获得研究资助局(研资局)的「卓越学科领域计划」及「主题研究计划」合共港币1.67亿元资助。其中,一个项目获得资助金额达港币8,715万元,为所有获资助的单一研究项目中最高。这些项目涵盖大湾区气候变化预测和缓解、滑坡风险管理以及规管香港的数码资产的范畴 。
·DNA复制起始新机制研究:科大与香港大学合作的「DNA复制起始新机制研究」获选为2023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是唯一入选的香港研究团队。这项研究有望被应用于研发新型、高效及更具针对性的抗癌药物 。
·产学研1+计划:科大工学院四项研究入选政府「产学研1+计划」首批资助项目,表明科大在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
·国际排名:科大在多个学科领域中表现突出,如在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2024中,数据科学及人工智能学科位列全球第10,材料科学位列全球前50 。
·研究经费:科大的研究经费在2022-2023年度达到956.1百万港币,显示了学校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和支持 。
·科研发现:科大在多个科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例如,物理系的刘军伟教授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研究团队在拓扑晶体绝缘体碲化锯的超导涡旋上发现了新的马约拉纳零能模(MZMs),为实现容错量子电脑开辟了新途径 。
·科研成果:科大的研究团队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包括但不限于:
提出高频重力波创新探测方法,有助于探索宇宙奥秘 。
分析蓝藻羧酶体自组装原理,为促进光合作用提供新见解 。
成功研发血液测试,精准诊断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障碍 。
研发AI模型,能协助减少全球农田氨气排放达38%,有助达成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
·学术奖项:科大的教授和研究人员获得了多项国际和地区性奖项,包括“陈嘉庚科学奖”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研究资助:科大的六位教授因其杰出的研究能力获得了研究资助,总额超过3700万港币 。
·科研创新:科大在科研创新方面持续取得进展,如开发新型人工复眼技术、基于液态金属的电子逻辑组件等 。
3.科研预算
香港科技大学(HKUST)在2024年的科研预算方面,受到了香港特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根据2024-2025财政年度政府财政预算案,科大欢迎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旨在加强创新科技、人工智能(AI)、生命健康科技等新兴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政府的预算案中提出了多项与科研相关的计划和补贴,包括:
·前沿科技研究基础设施支持计划:政府推出了300亿港元的“前沿科技研究基础设施支持计划”,以支持八大教资会资助大学购置科研设施,并参与由国内外顶尖科研人员领导的国际研究项目,通过配对资金的方式进行支持。
·技术转移和市场服务补贴:教资会资助的大学将获得高达1600万港元的补贴,以增强技术转移和市场服务。
·人工智能资助计划:政府提供300亿港元支持本地大学和研究机构利用即将到来的超级计算中心的计算能力,推动科研突破。
·研究项目资助:科大在2024/25年度的研究项目中获得了创纪录的资助,三个由科大领导的研究项目共获得了2.125亿港元的资金,这是所有本地大学中最高的资助金额。
·RAISe+计划:科大有五个研究项目在政府的“研究、学术界和产业界一加计划”(RAISe+)中获得了资金支持,这些项目涵盖了基因编辑、癌症肿瘤成像、废水处理、传感芯片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
·国际合作与交流:预算案还包括举办一系列国际会议和加强与海外研究人员的交流措施,以促进香港及其大学的国际化,并支持香港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作用。
这些预算和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科大进一步推动科研和知识转移,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并促进香港的创新科技发展。
(数据来源:学校官网)
专利概况
专利数量
·有效发明专利:794件
(数据来源:大为全球专利数据库,截止日为报告日)
·2023年公开发明:102件
·2023年授权发明:81件
(数据来源:大为全球专利数据库,截至2023年12月31日)
专利族规模
专利族大小
这部分显示了专利权人(创新实体)的专利族规模情况,依据为“同一专利族包含的专利数量”。
说明:同一个专利族包含的专利数量,可以反映出专利组合是否正在围绕发明创新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做专利申请和布局。
最大专利族
这部分显示了专利权人(创新实体)最大规模专利族情况,依据为“最大专利族包含的专利数量”。
说明:同一个专利族包含的专利数量,可以反映出专利组合围绕某个发明创新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的保护范围强度。
专利的布局和趋势
申请趋势
这部分显示了专利权人(创新实体)的专利申请趋势情况,依据为 “已授权与申请中专利数量比例”。
说明:通过对专利组合中的授权专利与申请中专利数量比例,可以反映出专利组合是否正在积极地布局更多专利。如果一个组合中既有已授权专利又有申请中专利,那么该专利组合往往更有价值。已授权的专利定义了当前的知识产权,而申请中(待审)专利则允许修改或提出新的权利要求,以反映当前的技术趋势。既有已授权专利又有待审申请的专利组合,往往比只有已授权专利的组合更有价值。
全球布局
这部分显示了专利权人(创新实体)在中国以外的5个地区获得专利授权,按授权数量依次为美国、欧洲、日本、其他、韩国。
说明:专利组合中的已授权专利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数量和比例,可以反映出专利组合的布局情况。
全球申请
这部分显示了专利权人(创新实体)在中国(含港澳台)以外管辖区专利申请情况,依据为“在中国(含港澳台)以外,申请专利数量占总申请数量的比例。”
说明:专利组合中的申请中专利在不同地区的数量和比例,可以反映出专利组合的布局趋势。
专利的质量状况
专利技术价值
这部分显示了专利权人(创新实体)存量专利的技术价值评估情况(专利质量分数),依据为“单件专利平均质量得分(Q-Score)”。
说明:专利质量(Quality)分数反映了专利对于全部相关专利的整体质量。评估了发明的描述程度、创新性、对于市场/商业的重要性和意义,及其与当前正在开发和部署的技术的相关度等。专利技术价值评估进一步被细分至全球主要经济体的30个行业领域,目的是确保专利组合中的技术领域是统一定义和评估的,并且是基于该特定行业的相同评估标准。
专利法律价值
这部分显示了专利权人(创新实体)存量专利的法律价值评估情况(专利稳定性分数),依据为“单件专利平均稳定性得分(V-Score)”。
说明:专利的稳定性 (Validity)是指一件专利是否有效的法律认定,分数反映了专利组合经受专利无效挑战时存活下来的可能性大小。这涉及评估该专利是否符合各种要求和标准,包括新颖性和创造性(非显而易见性)。专利法律价值评估进一步被细分至全球主要经济体的30个行业领域,目的是确保专利组合中的技术领域是统一定义和评估的,并且是基于该特定行业的相同评估标准。
专利经济价值
这部分显示了专利权人(创新实体)全部专利的经济价值整体评估情况(市场估值),依据为“全部专利的整体估值”。
说明:估值方法结合了来自多个可信源的专利和财务数据,以对全球专利给出实时、客观且随市场变化而动态更新的估值。估值模型以客观方法为基础,采用 "从专利使用费中扣除"的计算方法,以确保标准化和一致性。
专利的潜在市场价值
有转让转化潜力的专利
这部分显示了专利权人(创新实体)存量专利的转让转化潜力情况,依据为“有转让转化潜力(可商业化)的专利”占全部专利的数量比例。
说明:当某件授权专利达到了一定的质量和商业化相关度标准,并且其所有权信息与公开记录相一致,该专利即为“有转让转化潜力(可商业化)的专利”。
最有价值的专利
这部分显示了专利权人(创新实体)存量专利的最有价值的专利情况,依据为“最有价值的专利”估值占专利组合整体估值的比例。
说明:“最有价值的专利”—— “皇冠上的宝石(Crown Jewels)”是AI识别出的创新主体专利组合中具有关键价值驱动力的专利。这是将专利的“质量得分”、“稳定性得分”和其他评估指标与绝对基准阈值以及相关行业的相似专利进行多维度比较后确定的。
当前不具有商业化潜力的专利
这部分显示了专利权人(创新实体)存量专利中不具有商业化潜力的专利情况,依据为“当前不具商业化潜力的专利”占授权专利的数量比例。
说明:当某件专利未达到最低的质量阈值,该专利即为“当前不具有商业化潜力的专利”。一方面,针对在质量上的问题和改进空间,需进一步仔细审查每一件专利,并提出改进建议;另一方面,在此筛选基础上,加以必要的人工审查,从中进一步筛选出确实没有必要维持的专利。
专利的技术领域
按照“技术群组(Technology Group)”颗粒度的大小,专利权人(创新实体)存量专利分为 5个大类、13个中类和25个小类。
·最大规模的技术群组为“化学传感器,成像剂,癌症治疗,分子探针(Chemical Sensors, Imaging Agents, Cancer Treatment, Molecular Probes)”,专利数量251件。
此外,香港科技大学关注技术领域还包括:
·化学传感器、成像剂、癌症治疗、分子探针:与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紧密相关。
·计算机视觉:涉及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技术,这些技术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安全监控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能源存储和转换、材料科学、光电子学:质子交换膜、近红外化合物、锂硫电池、电解质、半导体、气凝胶、磷光材料、锂离子电池、光纤光栅、液流电池、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剪切增稠液体微胶囊、多传感器设备、硝基苯液流电池、泄漏电流阻断器、荧光探针。
·电子和传感器:包括传感器设计、电子设备、信号处理等。
·材料与纳米技术:新材料开发和纳米尺度技术应用。
·液晶显示器:显示技术的新发展和改进。
·机械工程、声学、热管理和振动控制:三轴测试、天线、噪音消除、能量吸收、吸音器、微流体设备、声学调制器、钢缆阻尼、热二极管、波吸收、冲击测试、冷却系统等。
·材料与涂层:涉及新型材料的开发和涂层技术的应用。
·无线技术:涉及无线通信协议、天线设计、信号处理等方面。
·半导体技术:涉及半导体材料、器件设计和制造技术。
·集成电路技术:涉及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和测试技术。
·水与环境处理: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
·靶向给药技术:涉及药物递送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转载自智立千仞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