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很多人都觉得热菜放冰箱会增加冰箱的负担,甚至会缩短冰箱的使用寿命,所以习惯等饭菜凉透后再将饭菜放进冰箱。但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冰箱并不会因为放进去的食物温度高而导致冰箱损坏,现代冰箱采用变频压缩机,短暂放入60℃食物仅会使冷藏室温度波动2-3℃,30分钟内即可恢复。
从健康的角度来说,等饭菜凉透再放入冰箱,食物在室温环境中降温反而会滋生出更多的细菌。
尤其是随着气温升高,某些有害菌不到半小时数量就能翻倍,还没等放进冰箱,食物就变质了。
难道放进冰箱里降温就不会有细菌了吗?
食物冷却,一场与细菌的限时赛跑
世界卫生组织(WHO)研究指出:4℃-60℃是食源性致病菌繁殖的“危险温度带”。
食物在室温环境缓慢的降温过程为细菌创造了长达数小时的增殖窗口。在生活中,食物温度在60℃以上时,绝大多数细菌都无法存活,当食物温度跌破60℃时,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食源性致病菌会进入爆发期;而降到7℃时,大多数细菌才会进入“休眠”。
实验数据显示,一盆60℃的鸡汤在25℃环境下放置3小时后,中心温度仍高达42℃,此时细菌数量已增长至初始值的64倍,意味着在此区间内,细菌平均每20分钟数量翻倍。更危险的是,部分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在30℃即可产生耐121℃高温的肠毒素,即使回锅煮沸也无法消除中毒的风险。
如何跨越“危险温度”带,有效抑制细菌繁殖
要想阻断细菌繁殖,必须让食物快速跨越危险温度带:将食物快速冷却至7℃以下。
研究显示,将5升热汤直接放入冰箱需要6小时才能冷却到安全温度,但分装到浅口容器并用冰水浴降温,时间可缩短至45分钟。国际食品安全标准对此也有严格要求:
·欧盟规定熟食需在90分钟内从60℃降至20℃,再于3小时内冷却到5℃。
·餐饮业则通过风冷机实现每分钟0.8℃的急速降温效果。
·家庭操作时,建议将食物分装成不超过4厘米厚的小份,用金属容器盛放(比陶瓷散热快3倍),并避免在室温下存放超过2小时。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四步科学保存法:
1.黄金2小时,烹饪后4小时内必须冷藏,室温超过32℃时缩短至1小时
2.智慧分装术,使用不锈钢/玻璃浅容器(深度≤4cm),肉类切分为100g左右小块
3.密封黑科技,智能保鲜盒>保鲜膜>普通碗碟覆盖,汤汁类建议真空密封
4.精准控温区,将剩菜置于冷藏室后壁处(温度最低),避免放在门架位置
温馨提示:冰箱保鲜固是宝,吃得新鲜才是好!
我们平日里的米饭、面条在冷藏24小时后,蜡样芽孢杆菌会达到致病量级;绿叶蔬菜在冷藏12小时后,亚硝酸盐含量会增加37%;鱼类、豆制品在5℃环境下也仅能抑制70%的微生物活性......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餐一食须守新鲜之道。
参考资料:
[1]饭菜放凉后才能放入冰箱?[J].科学大众(中学生),2020,(11):33.
[1]大源.冰箱不会用?!健康制冷贮藏指南[J].健与美,2024,(02):12-13.
记 者:余俊苇(实习)
编 辑:叶家余
主 编:陈 鑫
总编辑:余师亮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