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新闻1+1》栏目披露了多起青少年滥用打火机燃料导致严重人身伤害的恶性事件。
根据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烧伤外科收治记录显示,2023年至今该科室已接诊超过120例丁烷气体吸入性烧伤患者,其中91%为12-19岁在校学生,形成显著的区域性青少年健康危机。
丁烷,是如何让人上瘾的?
此次事件中,18岁患者郑某与两名同龄人在小旅馆吸食丁烷时,因出现严重幻觉,在意识障碍状态下点燃香烟引发剧烈爆燃。经法医物证鉴定,爆炸当量相当于0.8公斤TNT炸药威力,导致建筑结构严重损毁。伤者全身平均烧伤面积达85%,呼吸道三度灼伤占比76%,目前仍需持续进行皮肤移植和关节功能重建手术。
烧伤是最具毁灭性的创伤之一,据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康复科统计显示,84%的严重烧伤患者伴有“严重甚至剧烈的疼痛”,100%每日都有疼痛症状,92%因疼痛而夜间惊醒,无法安睡。
不仅体表烧伤触目惊心,更可怕的是导致高致死率的吸入性烧伤。
在一般的吸入性烧伤事件中,人在遭遇高温烟雾等危险时,会本能地屏气减少伤害。而丁烷吸入性烧伤,则是由于吸食者主动、持续地吸入高浓度气体,遭遇明火后在呼吸道内发生爆燃,造成呼吸道黏膜严重灼伤,更可能迅速引发呼吸衰竭。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烧伤外科副主任石凯表示,“一罐丁烷气瓶能做一次剁椒鱼头,而吸食者一次性会吸三到四罐,吸入量极大。”
丁烷本身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在日常生活中,它最常见的形态就是打火机的气体,无色、有毒。若大量吸入丁烷,可能导致急性中毒,引发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搏减缓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突然昏厥、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
国家应急管理部危险化学品研究所报告指出,丁烷作为A类易燃易爆危险品,其分子结构具有显著神经毒性。当浓度超过200ppm时,可通过血脑屏障与GABA受体结合,产生类似LSD的致幻效果。临床观察显示,持续吸食14天即可形成生理依赖,戒断反应包括震颤、惊厥等严重症状。
但是,丁烷目前未被列入新型毒品目录,也没有被列入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列明了121种麻醉药品和130种精神药品。
目前,丁烷没有被列入麻精药品管理,因此它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毒品。同理,“笑气”也不属于毒品。
“笑气”,学名一氧化二氮,是一种无色且有甜味的气体。在日常生活中,它既能用于麻醉手术,起镇静作用,也可以作为赛车与火箭的氧化剂使用,增加发动机输出功率等。吸食它会使人丧失痛觉,出现短期欣快感,因此被称为“笑气”。但吸食“笑气”对健康的危害非常大,丝毫不亚于毒品。
丁烷和笑气,虽然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危害很大,但由于它们化学结构非常简单,社会各个方面应用很广泛,因此很难将其纳入管制。
虽然丁烷和笑气没有被列为毒品,但滥用也可以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以非法使用危险物质为由予以处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30条规定,凡违反国家相关规定,从事制造、买卖、储存、运输、邮寄、携带、使用、提供或处置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以及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的,将面临10日至15日拘留处罚;若情节较轻,则处以5日至10日拘留。
小编在这里提醒大家,要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谨慎使用丁烷,如果遇到有人吸食、兜售打火机气罐,一定要及时远离、自觉抵制,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及时拨打110举报。
参考资料:
[1]贾婧枭.打火机气丁烷:隐匿于日常的危险物质[N中国禁毒报].2025-02-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