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中文名:北京科技大学
英文名: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Beijing
标签:教育部直属、理工、双一流、211
二、学校概况
1.师资力量
·师资队伍
- 教职工总数:3478人
- 专任教师:2198人
- 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98人
- 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816人
- 在站博士后:426人
- 国家级人才:包括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等
- 其他人才荣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
·学科与学位授权点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1个
-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个
- 本科专业:61个
·重点学科
- 全国一级重点学科: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科学技术史
- 其他实力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
·体育竞技成就:
- 涌现国家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官员,如巩立姣、李敏宽、楼大鹏等
- 学生田径代表队在全国及北京市高校竞赛中多次夺冠
- 女篮代表队在北京市高校联赛中连续12次夺冠,并两次挺进CUBA全国八强
·国内合作:
- 与320多个地方政府及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
·国际合作:
- 与240余所海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包括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日本东北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等
2.科研情况
·科研平台与设施
- 国家科学中心:1个
- “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1个
- 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含共建)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含共建)
-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个(共建)
-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2个
-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1个
- 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
- 国家安全监管监察科技支撑工程:1个
- 国家能源局“赛马争先”创新平台:4个(含共建)
- 省、部级实验室/中心/基地:82个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
- 图书馆实体馆藏:258.3万余册(件)
·科研成果
- 获得国家、省、部(委)级奖励:2200余项
- 国家科学技术奖:185项
- 《中国高等学校科技50年高校获奖重大成果一览表》收录:12项
·国家科学技术奖
- “十三五”期间获奖:20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代表性科研成果:
- “块体非晶合金的结构与强韧化研究”
- “一维氧化锌的界面调控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 “高熵合金组织调控与强韧化机理”
- “电弧炉炼钢复合吹炼技术的研究应用”
- “复杂组分战略金属再生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
- “高性能特种粉体材料近终形制造技术及应用”
- “基于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绿色洁净炼钢技术及应用”
- “地下工程安全精准爆破技术创新与应用”
(数据来源:学校官网)
三、专利概况
1.专利数量
有效发明专利:5,982 件
(数据来源:大为全球专利数据库,截至报告日)
2023年公开发明:1,743件
2023年授权发明:1,168件
(数据来源:大为全球专利数据库,截至2023年12月31日)
2.专利族规模
(1)专利族大小
这部分显示了专利权人(创新实体)的专利族规模情况,依据为“同一专利族包含的专利数量”。
*说明:专利族的规模反映了发明的国际保护范围和市场潜力,显示了创新的重要性和全球化战略。较大的专利族可能意味着高技术价值和广泛的市场布局,同时也暗示了较高的法律维护成本。专利族的专利数量还揭示了科研团队对不同司法管辖区专利法规的适应策略和研发投入的深度。这一指标为评估专利的商业价值、法律效力和地域差异提供了重要信息。
(2)最大专利族
这部分显示了专利权人(创新实体)最大规模专利族情况,依据为“最大专利族包含的专利数量”。
*说明:分析一个创新主体的最大专利族所含专利数量,有助于揭示其核心创新领域、研发重点、全球市场策略、竞争地位和潜在收入源。这反映了其技术发展趋势、法律保护力度,并为技术转移、风险管理和资源分配提供指导,从而支持更全面的商业和技术决策。
3.专利的全球布局情况
(1)申请趋势
这部分显示了专利权人(创新实体)的专利申请趋势情况,依据为 “已授权与申请中专利数量比例”。
*说明:专利组合中的授权专利与申请中专利之比,可以反映出高校研发团队是否正在积极地布局更多专利。高比例的授权专利往往显示了专利的稳定性和较强的法律保护,而申请中专利较多则表明了积极的创新活动和市场潜力。授权的专利定义了当前的知识产权,而申请中(待审)专利则允许修改或提出新的权利要求,以反映当前的技术趋势。既有已授权专利又有待审申请的专利组合,往往比只有已授权专利的组合更有价值。
(2)已授权专利的全球布局
专利权人(创新实体)在中国大陆以外的5个地区获得了专利授权,按授权数量依次为美国、欧洲、IP5以外地区、日本、韩国。
*说明:专利组合的地域布局情况,可以反映出高校研发团队的研究重点和战略方向。专利集中的地区可能指向团队寻求技术转化和商业合作的关键市场。同时,这也表明了团队对不同地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以及其在全球科研和商业环境中的活跃度和影响力。
(3)正在进行的全球申请
这部分显示了专利权人(创新实体)在中国大陆以外管辖区专利申请的情况,依据为“在中国大陆管辖区以外,及通过PCT途径申请专利的数量占总申请数量的比例。”
*说明:专利组合中的申请中专利在不同地区的数量和比例,可以反映出专利组合的布局趋势。
四、专利的质量状况
1. 专利的技术价值
这部分显示了专利权人(创新实体)存量专利的技术价值评估情况(专利质量分数),依据为“平均质量得分(Q-Score)”。
*说明:专利质量(Quality)分数反映了一件专利相对于全部相关专利的整体质量情况,它评估了发明的描述程度、创新性、对于市场/商业的重要性和意义,及其与当前正在开发和部署的技术的相关度等。专利技术价值评估进一步被细分至全球主要经济体的30个行业领域,目的是确保专利组合中的技术领域是统一定义和评估的,并且是基于该特定行业的相同评估标准。
2. 专利的法律价值
这部分显示了专利权人(创新实体)存量专利的法律价值评估情况(专利稳定性分数),依据为“平均稳定性得分(V-Score)”。
*说明:专利的稳定性 (Validity)是对一件专利是否有效的法律认定,反映了一旦经受无效挑战时存活下来的可能性大小。这涉及评估该专利是否符合各种要求和标准,包括新颖性和创造性(非显而易见性)。专利法律价值评估进一步被细分至全球主要经济体的30个行业领域,目的是确保专利组合中的技术领域是统一定义和评估的,并且是基于该特定行业的相同评估标准。
3. 专利的经济价值
这部分显示了专利权人(创新实体)全部专利的经济价值整体评估情况(市场估值),依据为“全部专利的整体估值”。
*说明:估值方法结合了来自多个可信源的专利和财务数据,以对全球专利给出实时、客观且随市场变化而动态更新的估值。估值模型以客观方法为基础,采用 "从专利使用费中扣除"的计算方法,以确保标准化和一致性。
五、专利的转让转化潜力
1.有转让转化潜力的专利
这部分显示了专利权人(创新实体)存量专利的转让转化潜力情况,依据为“有转让转化潜力的专利”占全部专利的数量比例。
*说明:当某件授权专利达到了一定的质量和商业化相关度标准,并且其所有权信息与公开记录相一致,该专利即为“有转让转化潜力的专利”。
2. 最有价值的专利
这部分显示了专利权人(创新实体)存量专利的最有价值的专利情况,依据为“最有价值的专利”估值占专利组合整体估值的比例。
*说明:“最有价值的专利”—— “皇冠上的宝石(Crown Jewels)”是AI识别出的创新主体专利组合中具有关键价值驱动力的专利。这是将专利的“质量得分”、“稳定性得分”和其他评估指标与绝对基准阈值以及相关行业的相似专利进行多维度比较后确定的。
3. 当前不具有转让转化潜力的专利
这部分显示了专利权人(创新实体)存量专利中不具有转让转化潜力的专利情况,依据为“当前不具有转让转化潜力的专利”占授权专利的数量比例。
*说明:当某件专利未达到最低的质量阈值,该专利即为“当前不具有转让转化潜力的专利”。针对在质量上的问题和改进空间,专利权人应仔细审查每一件专利,找到问题和根源所在。另一方面,我们建议专利权人从中进一步筛选出确实没有必要维持的专利,从而降本增效。
六、专利的技术领域
按照“技术群组(Technology Group)”颗粒度的大小,专利权人(创新实体)存量专利分为7个大类、19个中类和35个小类。
·最大规模的技术群组为“机械工程(Mechanical Engineering)”,专利数量1410件。
·第二大技术群组为“材料和工艺(Materials & Processes)”,专利数量1060件。
·第三大技术群组为“钢材加工(Steel Processing)”,专利数量843件。
·…
转载自智立千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