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逐渐升高,蚊子也活跃得愈加频繁。面对五花八门的驱蚊神器,哪种安全又可靠?这些驱蚊成分的毒性如何?驱蚊产品又该如何选择?
目前,驱蚊产品的有效成分主要分为天然驱蚊成分和化学合成驱蚊成分。
天然驱蚊成分主要指的是来源于薄荷、天竺葵等植物的提取物,如薄荷油、雪松油、天竺葵油等。驱蚊贴、驱蚊手环等中添加的主要驱蚊成分就属于天然驱蚊成分。
其中,柠檬桉叶油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的天然驱蚊活性物质之一,其主要成分之一是香茅醛,只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另一种成分柠檬桉醇的挥发速度较慢,可提供更持久的保护作用。
不过,大多数天然驱蚊成分的有效防护时间一般不会超过20分钟。市面上常见的植物萃取成分驱蚊产品,通常是将几种天然驱蚊成分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组合,驱蚊时效稍有延长,一般推荐在蚊虫不多的环境中短时间(2小时以内)使用。
相比起天然驱蚊成分,化学合成驱蚊成分就有效多了。
目前我国登记注册,也是公认安全有效的驱蚊成分有3种:避蚊胺(DEET)、羟哌酯(派卡瑞丁、埃卡瑞丁)、驱蚊酯(伊默宁、IR3535)。
1.避蚊胺
避蚊胺是最早被发现并最为广泛使用的驱蚊成分,驱蚊效果强大而持久,但是出汗后挥发快,有业界驱蚊“金标准”之称。正常使用下是安全的,但使用高浓度产品可能引致皮疹、水泡及令皮肤及黏膜受刺激。
2.羟哌酯
羟哌酯的驱蚊效果出色。与避蚊胺比,羟哌酯在皮肤表面蒸发慢,所以可达到更加持久的驱蚊效果。羟哌酯对敏感人群的眼睛和皮肤具有刺激性,但较避蚊胺毒性小、耐受性好。一般来说,10%的羟哌酯即可达到很好的驱避效果,这也是兼顾了蚊虫驱避效果和安全性的“黄金浓度”。
3.驱蚊酯
相比避蚊胺和羟哌酯,驱蚊酯的防蚊效果、持续时间都稍逊色,但也更低毒、更安全,化学性质稳定,能够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使用。
根据《农药管理条例》以及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防蚊驱蚊类产品认定的意见》的规定,如果产品的标签、说明书标明该产品具有防蚊驱蚊功能,无论其有效成分是化学成分还是植物源性成分,该产品都属于农药范畴。在市场上销售须取得农药登记证号、农药生产许可证书号,而且必须在包装上标明。
因此,不管是防蚊贴、防蚊剂、防蚊液、驱蚊手环,购买时都要认准相关农药登记证号等标识,在产品详情页查看是否有成分说明、生产许可等信息。
选购驱蚊产品时,可以根据以下几条原则挑选:
1.婴幼儿和儿童防蚊尽量采用物理方法,特别是6月龄以下的婴儿,可使用蚊帐。花露水、蚊香和杀虫剂,大多含有酒精,不建议给小孩或孕妇使用。注意:2月龄以下的婴儿不建议使用涂抹式驱蚊剂。
2.选择添加化学合成驱蚊成分的驱蚊产品时,可以参考以下数据:避蚊胺有效期防护时间为10~12小时,浓度不超过30%;羟哌酯有效期作用时间为8小时,浓度不超过20%;驱蚊酯有效期作用时间为4~8小时,浓度不超过20%。
3.含氯氟醚菊酯、四氟甲醚菊酯等除虫菊酯的电热蚊香液是目前国际公认毒性最低的一种蚊香原料,在正常浓度下,儿童、孕妇、宠物都可使用。
此外,驱蚊手环和驱蚊贴都是属于新型驱蚊产品,效果有限,蚊子是防了,但只防一点点。
在这场夏日与蚊子的“战争”中,不同驱蚊产品效果差异大,不能仅看商家宣传,要依据科学知识和实际体验选择,理性消费很重要。
参考资料:
[1]裴宸纬.植物精油类驱蚊剂更安全吗[J].科学之友,2023 (08).
[2]纪立伟.拨云见日,帮您选择合适的驱蚊剂[J].保健医苑,2024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