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多地发生基孔肯雅热疫情,目前正处于防控的关键时刻,重庆市疾控中心也连续发文提醒市民注意防范。什么是基孔肯雅热,它有哪些症状,日常又该如何预防?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症状以发热、关节剧痛和皮疹为特征。其名称来源于非洲坦桑尼亚,原意是“弯腰驼背”,形容患者因剧烈关节疼痛而被迫蜷缩身体的姿态。
近年来,全球基孔肯雅热疫情主要发生在巴西、阿根廷等美洲国家,部分发生在非洲国家以及东南亚国家。此次是广东佛山发生由输入病例引发的本地传播疫情。
基孔肯雅病毒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传播,最常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当蚊虫叮咬了感染者2—10天后,再叮咬人时,可使被叮咬者感染。
“人→蚊→人”传播链是基孔肯雅热的核心传播模式。患者在发病后第1周内,病毒血症期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风险高,但该病毒不会通过日常接触引发人际传播,也不会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
若感染者血液中病毒载量高,病毒还可通过输入感染者血液或意外接触感染者血液而传播。极少数情况下,孕妇感染后,病毒可通过胎盘导致宫内胎儿感染。若母亲临近分娩处于病毒血症期,也可发生分娩时传播,导致新生儿感染。此类传播仅在特殊情况下发生,日常接触无需担忧。
大多数感染者会在被带毒蚊虫叮咬后3—7天开始出现症状,常见为突然发热和关节疼痛,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踝、趾等小关节,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剧烈的关节疼痛可导致行动困难。其他症状还包括头痛、肌肉痛、关节肿胀、皮疹、恶心、疲劳等。偶有引发眼部、心脏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报道。
多数患者一周内会好转,但部分病例关节疼痛的症状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据江苏省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所副所长朱立国表示,“目前没有相关针对性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因为这个病相对而言症状还是比较轻的,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相对不大。”
为了防治伊蚊,不同地区各出其招。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在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对无法清除蚊虫的孳生地按比例释放华丽巨蚊幼虫(一龄、二龄、三龄),以捕食伊蚊幼虫。
据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生物安全学系副教授张东京介绍,华丽巨蚊是伊蚊的天敌,其幼虫的孳生环境与伊蚊幼虫高度重合,且一生至少可以吃掉80-100条伊蚊幼虫,具有良好的防制效果和效率。另外,华丽巨蚊的雌雄成蚊均不吸血,以植物汁液和花蜜为食,对人畜不构成侵扰。
此外,“养鱼防蚊”也是一种蚊虫生物防治方式。鱼类中不乏食蚊“能手”,资料显示,全世界可以吞食蚊子幼虫的鱼类不下100种。日前,佛山市禅城区已在当地公园投放数千条“灭蚊鱼”。
据佛山市禅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张华斌表示,此次当地投放的鲢鱼、鲮鱼都是本地鱼种,拉利毛足鲈则是一种常见观赏鱼。并且投放的水域相对封闭,水体流动性不强,鱼苗以蚊卵和蚊子幼虫为食,有助于消灭水体中的蚊卵和蚊子幼虫。
个人和家庭又该如何防蚊灭蚊?
1.清积水。重点排查房屋前后、花园、阳台、天台、水池、树洞、绿化带等地,及时清理废弃容器、花盆托盘、水养植物的容器、轮胎、杂物、塑料垃圾、竹筒等积水。
2.灭蚊虫。居家发现有成蚊时,可使用电蚊拍、灭蚊灯等物理措施灭蚊,科学合理使用市售有合格证号的家用卫生杀虫剂如蚊香、气雾罐等化学方式灭蚊。
3.防叮咬。家居门窗争取安装纱门纱窗,防止蚊虫进入室内。睡觉时使用蚊帐,有效隔绝蚊虫。外出时穿长袖衣裤,或裸露皮肤喷涂有效驱蚊剂,减少暴露被叮咬风险。伊蚊活动高峰一般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外出活动时尽量避开蚊虫活动高峰期,尽量减少在户外草丛等蚊子多的地方停留时间。
为了家人和邻居健康,如果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皮疹等症状,请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特别是近期有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旅居史,或者有明确的蚊虫叮咬史,可主动向接诊医生说明。
一旦确诊应配合医院和社区要求做好防蚊隔离,治疗以退热、关节炎止痛、缓解皮疹瘙痒等对症治疗为主。
参考资料:
[1]黄锦辉.基孔肯雅热为何传播快?[N].南方日报,2025-07-26(002).
[2]顾天成,徐弘毅.清积水,灭蚊虫!基孔肯雅热这样防[N].新华每日电讯,2025-07-2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