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发生洪涝灾害,大家除了要做好排水、清淤、消杀等工作,当洪水退去,还需要注意饮食安全。特别是洪水泡过的饮料,即便没开封也千万别喝。
未开封的饮料是如何被污染的?洪水过后怎样安全用水?
洪水过后,不少人清点物品时,拿起沾着淤泥或者被水泡过的瓶装水,擦洗瓶身后开盖就喝了,认为这些饮料和水没开封过、没过保质期,喝了也没事。
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强介绍,当洪水接触到水瓶时,会在瓶口螺纹处的空间内流动,即使没有打开,洪水中的污染物也会进入瓶内。这就是“毛细现象”。不仅如此,污染物也可能附着在瓶盖和瓶口的螺纹处,打开瓶盖时会被带入瓶内。
*毛细现象是液体在无需任何外力作用下,在狭窄空间内自动流动的情况。当流动空间足够狭小的时候,液体内的内聚力(液体表面张力)和液体与容器壁之间的粘附力将共同推动液体的流动。
洪水带来的污染物,除了有看得见的泥沙、玻璃碎片外,还有一些病原体。洪水中通常含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寄生虫等,食用被病原体污染的食品会导致腹泻、呕吐、发烧、腹痛,甚至危及生命。
其中,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鼠尿病(钩端螺旋体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是我国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
该病的典型症状为高热、头痛、眼结膜充血、小腿痛、乏力等,严重的钩端螺旋体病以黄疸、肾功能不全和出血倾向为特征,重症表现为肺出血,虽然罕见,但致死率高达50%~70%。在我国,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夏秋季。
钩体病宿主动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我国已从67种动物中分离到钩端螺旋体,其中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主要宿主动物包括黑线姬鼠、黄胸鼠等鼠类和猪、犬等家畜,它们通过尿液长期排菌污染环境,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主任医师李凌华介绍,下雨时,这些藏在动物尿液里的钩端螺旋体可能随着雨水一起流到水坑里,如果有人接触到了污水,比如在小溪里玩耍、在田间劳作、在水上作业、在野外游泳等,钩端螺旋体就会趁机钻到人的身上。
此外,老鼠啃食过的食物、饮料、外卖等,也可能成为间接传播媒介,需警惕食源性感染风险。
因此,被洪水泡过的饮料、食物等绝对不能再食用。
洪水之后,需要及时清理所有接触过洪水的食品,包括未密封包装的面粉、米、糖、谷物,以及蔬果、肉类、禽类、鱼类、奶制品等。所有存放在冰箱或冰柜中,但洪水曾淹没过其表面的食品,还有异味、变色、发霉或质地异常的食品,都要处理掉。
洪水后死亡的家禽或者鱼虾也最好不要食用,这些死掉的家禽和鱼虾在洪水里浸泡后,不仅携带了大量的细菌和病毒,而且可能经过有污染源的区域,受到重金属污染或者农药污染,食用后有中毒风险。
洪水之后气温上升,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滋生,需要对家中的餐具等进行彻底清洁和严格消毒。
清洁可以先用热肥皂水或洗洁精,彻底清洗所有接触过洪水的餐具、炊具、食物容器等。
消毒可以采用煮沸消毒或化学消毒的方法,其中煮沸消毒是将物品完全浸没在水中,煮沸至少1分钟;化学消毒是采用家用消毒剂,例如用含5.25%—8.25%次氯酸钠的漂白剂,根据商家提供的使用说明对物品进行相应消毒。对于一些无法彻底清洁消毒的物品如婴儿奶瓶的奶嘴、吸管杯等,要直接丢弃。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在官方尚未确认饮用水安全之前,尽量选择瓶装水,或者饮用完全煮沸的水。
如果不小心饮用或食用洪水污染的饮品和食品,如果症状较轻,可以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果出现腹泻、呕吐症状,可以饮用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应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吴君.洪水过后,这些饮食安全问题要警惕[N].人民日报,2025-07-10(014) .
[2]郑晓婷.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与防控[J].中国海关,2024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