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未设置支持javascript
从无解到迎来曙光 中国团队如何破解“超级细菌”困局
发布时间:2025-09-09 17:44:46
|
超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生素滥用疫苗研发
|
浏览量4225
·
评论10
·
点赞222
|
漫科学
|
科创扬帆,科普同行
科普图文简介:
被抗生素“喂”出来的“怪物”

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一种肉眼看不见的“隐形杀手”正在蔓延。它能让伤口持续化脓、肺炎久治不愈,甚至让小小的皮肤感染演变成致命的脓毒血症——这就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一种被称为“超级细菌”的多重耐药致病菌。每年,这种细菌导致全球逾110万人死亡,超过疟疾和艾滋病的致死人数总和。

为什么叫它“超级细菌”?今天我们就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1962882421087653889

金黄色葡萄球菌。来源:湖南日报

被抗生素“喂”出来的“怪物”

超级细菌并非天生“超级”,超级细菌不是特指某一种细菌,而是泛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它的准确称呼应该是“多重耐药性细菌”。由于人类在疾病治疗和动物饲养过程中滥用抗生素,导致普通细菌纷纷被杀死,对抗生素具有抵抗能力的超级细菌大量繁衍,并占据主导地位。打个比方,这就像抗生素是杀死细菌的“武器”,滥用抗生素却像给细菌进行“生存竞赛训练”:普通细菌被轻易消灭,而少数带有耐药基因的细菌却存活下来,不断繁殖壮大。

我国人口基数大,抗生素人均用量约130克/年,为发达国家10倍,加速了细菌的这种“进化”。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狡猾,它像穿了盔甲的入侵者,其厚厚的细胞壁能抵御多种药物攻击,还会分泌毒素破坏人体组织,可导致骨髓炎、脓毒血症、化脓性关节炎、急性肺炎等严重感染并发症。

《柳叶刀》杂志曾在2022年报道,2019年全球33种细菌感染者达4.7亿人,致亡770万人,已上升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因素,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致亡110万人,位居前列。

更令人警惕的是,约30%的健康人皮肤上都能找到这种细菌。平时它们与人体“和平共处”,一旦遇到皮肤破损或免疫力下降,就会趁虚而入。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将其列为15类“高毒力、高致亡超级细菌”的头号目标,而我国也两度出台《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将其列为生物安全重点防控对象。

我们用一句话概括它:这是一只被抗生素“喂”出来的“怪物”。

25年14次失败的科学困局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超级耐药严重致病菌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及公共卫生安全的重大挑战,仅仅依靠抗生素难以应对这一严峻的问题。面对超级细菌的威胁,疫苗成为最后的希望。但过去25年里,全球14款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无一例外折戟临床,连辉瑞、默克等巨头也屡屡碰壁。

过去几十年,研究人员一般采用两种策略来设计疫苗:一种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的成分,另一种则针对它产生的毒素;前者就好比“识别敌军制服”,针对细菌表面的蛋白质下手,后者则像“拦截毒气弹”,瞄准细菌分泌的毒素打靶。许多疫苗在动物实验阶段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十几种疫苗接连进入II期和III期阶段。然而,无论基于哪种策略设计的疫苗,最终都会以无法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无显著疗效的结局告终。科学家发现,实验动物和人类的免疫系统就像不同型号的防御系统——一些动物的免疫系统会对细菌发起猛烈攻击,而人体经过长期演化,早已对常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降低警惕”,难以产生有效免疫反应。

更棘手的是“超级细菌”拥有“伪装术”:它能分泌蛋白酶降解抗体,用荚膜掩盖自身特征,甚至诱导人体免疫细胞“叛变”。就像一场攻防战中,敌人不断变换伪装、破坏雷达,让疫苗研发者屡屡陷入“看得见敌人却打不中”的困境。

1962885081056530434

金黄色葡萄球菌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中国团队带来的曙光

在全球范围内14款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研发接连失败的阴霾下,中国团队带来了曙光。

它重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目前已成为国际上同类疫苗中唯一通过III期临床试验的项目。该疫苗历时十余年研发,于2025年5月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工作,标志着研发进入关键冲刺阶段。

这款重组疫苗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路线,与传统疫苗相比在抗原选择上更为精准。研发团队从金黄色葡萄球菌全基因组2742个开放阅读框中,筛选出5种免疫原性强、特异性好的关键组分进行修饰改造。这种设计思路能够在激发针对性免疫反应的同时,避免对人体正常菌群产生过度攻击,在II期临床试验中已显示出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疫苗组未出现感染案例。

此次III期临床试验采用国际公认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方案,在全国60余家临床中心同步开展,共纳入6000名骨科手术目标人群,重点评估疫苗的保护效力、安全性及免疫持久性。作为国家1.1类新药,该疫苗能通过III期临床验证便是重大技术突破。若能最终获批,将填补全球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预防领域的空白,成为首个针对超级细菌的预防性疫苗。

在我们持续关注这个中国团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与成都欧林生物技术突破的同时,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也该时刻复盘——从抗生素滥用导致耐药菌滋生,到通过疫苗研发应对微生物耐药挑战,这一过程折射出人类与“超级细菌”漫长的攻防博弈。该疫苗的研发进展,或为全球耐药菌防控提供新的科学尝试方向。

参考资料:

[1]夏鑫,邱昌翠.可怕的超级细菌[J].科学生活,2023 (10).

[2]李力理,李阿妮,等.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24,52 (03).

作者:杨建华、叶家余

编辑:叶家余

审核:陈 鑫、杨建华

终审:余师亮

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创作来源:版权属于原作者,侵权请联系客服
责任编辑:漫科学
评论
深海神秘精灵
中国团队真棒,为全球医疗贡献中国智慧
清风
看到III期临床试验进展,终于有点好消息
灵蝶神秘仙子
疫苗研发成功真是希望之光,期待早日上市
甜心喵酱
滥用抗生素等于自毁长城,必须严格管控
弦月客
金黄色葡萄球菌防不胜防,免疫力太重要了
军事女王威严
重组疫苗精准打击,科技力量令人振奋
酷盖小公主
这不只是医学问题,更是人类生存的挑战
文韬武略全
超级细菌会伪装,疫苗设计难上加难
时尚魅力女王
动物实验有效,人体却无效,免疫差异太大
暗夜爵爷
超级细菌太可怕了,得重视抗生素滥用问题
漫科学APP发表评论或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