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夜幕降临,我们仰望星空,总有那么几颗明亮的星星吸引着我们的目光。其中,北斗七星是最容易辨认的星座之一,它不仅美丽壮观,而且对于导航和天文观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你知道每个季节的北斗七星都会在夜空中“偷偷”换位置吗?
北斗七星由七颗星组成,对于这七颗星,古人有不同的命名体系,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璇玑玉衡”系列,即北斗一叫天枢,北斗二为天璇,北斗三叫天玑,北斗四称天权,北斗五叫玉衡,北斗六为开阳,北斗七叫摇光(也写作“瑶光”)。
北斗一至北斗四构成的四边形“勺子头”被称为“斗魁”;北斗五、北斗六和北斗七构成的“勺子柄”被称为“斗柄”(也称“杓”)。
北斗七星的斗柄牵连着东方七宿的角宿(属于室女座的一部分);
玉衡星正对着北方七宿的斗宿(属于人马座的一部分);
斗魁朝向西方七宿的参宿(属于猎户座的一部分)。
在我国传统星象学中,角宿、斗宿和参宿被视为二十八宿中最具代表性的三宿,它们之间的赤经距离大致相等,由于北斗七星恰好位于这三个关键星宿的中央,因此可以广泛用作天文观测的参考坐标。
在春季,北斗七星的斗柄会指向东方;到了夏季,它则指向南方;秋季时,斗柄会移至西方;而冬季,斗柄则指向北方。这种方位的变化,使得古人能够通过观察初昏时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准确判断季节的更迭。
在春分前后的傍晚观察北斗七星,可以发现傍晚时斗柄指向正东方,如果持续观察,就会发现斗柄每一小时沿逆时针旋转15度,便能大致知道夜晚的时刻。如果每天傍晚在同一地点、同一时刻观察北斗七星,连续观察一个月,会发现每过一天,斗柄会沿逆时针偏转一点(差不多1度),根据北斗七星的位置,可以粗略知道是这个月的哪一天;连续观察一年,会发现斗柄整整转了一圈(360度),又回到原点,这就是“斗转星移”。
为什么北斗七星会有四季的位置变化呢?这就要从地球公转说起了。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不同季节处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观测星空的视角也随之改变。
北斗七星位于大熊座,是一组距离地球78至124光年不等的恒星,它们本身在宇宙中的位置并未改变,但我们从地球不同位置看过去,它们在天球上的投影就会出现相对移动。这种现象就像我们在行驶的车上看路边的树木,不同角度会觉得树木的位置在变化,本质上是观察者位置改变导致的视差效应。
如果将相机固定在赤道仪上,对准北极星长时间曝光,就能拍摄到星轨——其实这是地球自转的“自拍”。如果没有赤道仪,普通三脚架也能记录下斗转星移的轨迹,只是星星会拖成光弧。
值得一提的是,南宋以前,在黄河流域仰望星空,北斗七星处于恒显圈,因此一年四季都能清楚地看到,这让其在古人靠看星星判断时间、指导生活的年代里,成了首选参考。随着地球极轴的进动和岁差的积累,今天,在北纬35度左右的区域(比如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冬天已很难看到全部的北斗七星。比如我们在阳历12月仰望星空,只能看到天枢星处在地平线以上,其余六星基本淹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有当春天来临时,才能逐渐看清北斗七星的全貌。
(*岁差:地球公转的时间是一年,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存在两个明显周期,分别为回归年和恒星年,岁差是指回归年短于恒星年的一种现象。)
所以,当我们仰望星空时,不仅是在看遥远的星辰,也在亲身感受地球自身运动的微妙变化。
参考资料:
[1]陈久金.北斗星斗柄指向考[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4 (03).
[2]周润健,蔡玉高.专家解释:何时何为"斗柄指东,天下皆春"?[N].新华每日电讯,2006-03-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