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记者从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获悉,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和信息科联合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经过半年多的协同攻关,成功研发出一款专注于肺部感染疾病的人工智能专病大模型。该模型聚焦肺部感染诊疗痛点,整合12,893例高质量临床病例与434,794条问答对的国内外权威医学指南,通过多策略微调与严谨评测,在肺部感染诊断准确性、治疗方案推荐合理性上展现出良好性能,为肺部感染疾病诊疗提供了智能解决方案。这一成果标志着医院在人工智能临床深度应用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当前,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领域的融合正在加速。国务院近期印发的相关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深度融合,特别是在辅助诊疗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桥医院与重庆大学的科研团队开展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医学与工程学科的交叉优势,共同研发出这款具备高水平医学推理能力的智能系统。
新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主任徐智教授介绍,肺部感染作为一种常见却极具挑战性的疾病,每年全球新增病例数亿,死亡人数超过百万。其病因复杂,表现多样,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尤其对老年人、孕产妇等特殊人群以及复杂病情的患者,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往往面临巨大挑战。
针对这一医疗痛点,研究团队收集和整理了近1.3万例高质量肺部感染病例数据,并系统学习了国内外权威医疗指南和最新医学文献,为AI系统提供扎实的“知识基础”。在技术实现过程中,团队摒弃传统方法,通过多种训练策略结合,使模型能够更精准地理解医学问题,提供个性化的诊疗建议。
新桥医院信息科陈学涛主任介绍,为全面检验模型性能,团队建立了“文本相似度+医疗关键点覆盖”的立体评测体系。值得一提的是,该AI系统在多项测试中表现出色。与当前国内外先进的通用大模型相比,这款专门针对肺部感染定制的模型在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方案推荐合理性上均有显著提升,平均性能提高约47%。尤其在关键医疗信息覆盖方面,模型不仅生成的文本更符合医学规范,还能更全面地捕捉到病原体类型、用药方案和检验建议等核心内容,更好地辅助医生做出临床决策。
目前,该模型已部署至新桥医院呼吸病区医护工作站,进入临床试用阶段。在实际应用中,系统能够结合具体病例生成诊疗策略建议,为医生提供智能参考,初步形成“专科模型+通用模型”协同服务的创新模式。
谈到未来的发展,陈学涛主任表示,将以本次成果为起点,持续跟踪模型在真实医疗环境中的表现,建立闭环反馈机制,不断优化模型性能。根据医院人工智能与智慧医院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部署,新桥医院将继续推进更多专科疾病人工智能模型的研发,逐步构建覆盖多个病种的专科智能辅助系统群。
有分析认为,这类由医学机构与高校协同开发的专科AI模型,不仅体现了“医工结合”的独特优势,也为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深入应用提供了新范式。其发展将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与质量,为更多患者提供精准、高效的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