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未设置支持javascript
世界最大冰山将在一个月后解体,或将重写全球气候模式
发布时间:2025-10-13 17:29:19
|
冰山南极生态气候
|
浏览量3152
·
评论8
·
点赞165
|
漫科学
|
科创扬帆,科普同行
科普图文简介:
A23a冰山为何突然加速崩解?

在南极湛蓝的海面上,一座面积比3个纽约市还大“冰巨人”正悄然走向生命终点——1986年从南极冰架断裂、代号“A23a”的冰山,如今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崩坏。

根据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监测数据,这座重达1万亿吨的 “冰巨人”可能撑不过2025年11月底,其解体引发的生态与气候连锁反应,或将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涟漪。

1977667310102487042

2024年11月25日南极海岸附近的冰山A23a。
来源:中国气象

停滞34年的冰山,为何突然按下快进键

A23a冰山的故事始于1986年,当它从南极菲尔希纳冰架断裂时,最初面积约4170平方公里,最大厚度达400米,重约1万亿吨。其面积比3个纽约市还要大,比埃菲尔铁塔还要高出70多米。

随后,A23a在威德尔海搁浅,因卡在海床上而停滞不前,这一停就是三十多年。

直到2020年前后,冰层融化导致吃水深度变浅,A23a终于摆脱海床的束缚。2022年末,随着南半球春季到来,相对温暖的海水持续侵蚀冰山底部和侧壁,A23a随洋流加快漂移,由此开启了自己的“漂移之旅”。

当冰山搁浅时,它们相对稳定。一旦开始漂流,暴露在更温暖的水域和不同的海洋条件下,分解过程就会大大加速。A23a现在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阶段。

公开资料显示,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对A23a自2023年以来的漂移过程和近期明显崩解时段进行详细追踪监测,完整记录了它的“迁徙”与“瘦身”:

2023年1月:A23a还保持着4035平方公里的庞大身躯。它先向西,随后沿着南极半岛东岸向北挺进,一年后面积仅减少了3%。

2024年3月:它进入西风漂流带后,不到9个月面积损失近8%,面积减小到3544平方公里。

2025年:A23a迎来了自己“生命”中最剧烈的转变。它从3536平方公里锐减至1403平方公里,面积失去了60%。

近期:它的漂流速度明显加快,有时候一天最远能漂20公里。照此速度,A23a将在11月底彻底解体为无数碎块,结束近40年的海洋漂泊史。

冰山解体不是简单“融化”,而是“碎裂+融化”的链式反应。

当表面融水沿着冰层裂隙渗透,会在重力作用下形成垂直“水刃”,把整块冰切割成柱状结构;与此同时,海水从底部侵蚀,使冰山底部先被镂空。上下夹击的结果,导致冰山就像是被掏空地基的高楼,在自身应力作用下发生“爆炸式崩塌”。

随着A23a的解体,世界最大冰山的头衔已经易主。目前,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的“D15a”冰山跃升为新的世界最大冰山。

延伸阅读:冰山命名规则

冰山的命名遵循一套特定的规则,它们以一个字母开头(美国国家冰雪中心将南极洲划分为四个象限:A、B、C和D),后接排号数字,这些数字代表着它们被发现的先后顺序。当冰山破裂时,会在原始名称后添加字母以示区分。

这些冰山的覆盖面积至少需要达到500平方米,而那些面积更小的则被称为小漂冰或小型浮冰碎片。

1977667270692806658

2023至2024年风云三号卫星对A23a漂移轨迹与面积变化监测。
来源: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生态链的多米诺骨牌:从极地生物到全球循环

A23a的解体,如同在南极生态链上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其影响从局部海域延伸至全球气候系统,呈现出“多层次连锁反应”的特征。

最直接的冲击发生在南乔治亚岛——这座被称为“南极生物天堂”的岛屿,拥有数百万只王企鹅、巴布亚企鹅以及数十万头海豹。2025年3月,A23a搁浅时,岛上企鹅被迫绕远300公里寻找觅食地,导致部分企鹅父母无法及时返回喂食,幼鸟存活率下降15%。

即便5月冰山离开,残留的碎冰仍在海域形成“移动障碍”,海豹的洄游路线被打乱。这些海洋哺乳动物的粪便能为海域提供关键营养物质,其活动减少可能导致海域生产力下降,形成“生物量减少—营养循环减缓”的负面循环,威胁整个岛屿的生态平衡。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对全球海洋环流的干扰。南极海域的冷水团是全球温盐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冰山融化释放的大量淡水会降低海水密度,减缓冷水下沉速度。这就像给“海洋传送带”踩了刹车。

科学家模拟显示,若南极冰山消融速度持续加快,未来50年全球温盐环流速度可能下降10%,这将导致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气温降低,而低纬度地区极端降水增多,加剧气候失衡。

从碳循环角度看,A23a的解体也暗藏危机。南极冰盖与冰山蕴含着大量“古老碳”,这些碳以有机碎屑形式被封存在冰层中,冰封时间可达数千年。

当冰山融化,这些碳会释放到海洋中,一部分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另一部分则可能形成“碳泄漏”,改变海洋碳循环平衡。

2025年对A23a融水的采样分析显示,其碳含量是周围海水的3倍,其中可降解有机碳占比达40%,这意味着每平方公里冰面融化,可能向大气释放约10吨二氧化碳,虽总量不大,但这种“冰藏碳释放”的新路径,可能成为未来气候变化的“隐形推手”。

但是,冰山解体并非全是坏消息:冰山是海洋生态系统的营养源,当冰山融化时,它们释放的铁和其他微量元素可以引发浮游植物大量繁殖,进而支撑磷虾、鲸鱼等生物的生存,为局部海域注入生态活力。

1977666827723972610

2025年3月13日,A23a在南乔治亚岛崩解。
来源:界面新闻

根据其当前的位置和移动速度,科学家预测A23a的残骸最终将在南乔治亚岛附近——这里较浅的海床常成为冰山的最后停泊地,A23a也将在那里完成最终的融化,彻底融入南极海域。

参考资料:

[1]林禹彤,苗艳丽.当前世界最大冰山A23a正加速崩解[N].中国气象报,2025-09-22 (003).

[2]全球最大冰山已搁浅[J].科学大观园,2025 (07).

叶家余
陈鑫、杨建华
余师亮
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创作来源:版权属于原作者,侵权请联系客服
责任编辑:漫科学
评论
别怕失去
这座冰山的命运太震撼了,仿佛看到地球的脉搏在跳动
雪飞花
南极的每一块冰都在诉说气候的故事,令人揪心又敬畏
经济女王精明
一天漂20公里,这速度简直像按下快进键
花影蝶舞
冰藏碳释放,可能是被忽视的气候隐患
Zoe
企鹅和海豹的生存困境,让人忍不住心疼
记忆的收藏家
南乔治亚岛成了最后归宿,生命的终点也是起点
Arthur
浮游植物因冰山而繁荣,生态真是奇妙的平衡
怀旧的岁月河
从停滞到漂移,再到崩解,自然的力量超乎想象
漫科学APP发表评论或查看更多评论